纽埃“陨石撞击时刻”纪念银币

今年,纽埃发行了一枚“陨石撞击时刻”纪念银币,该枚银币描绘了陨石撞击地球的恐怖瞬间。其面额为2元,成色为99.99%,重量为2盎司,直径为50毫米,发行量为777枚。由日耳曼尼亚造币厂和numizzmi合作开发。


c: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纽埃“陨石撞击时刻”银币.jpg



该枚银币为异形外观,采用了高浮雕工艺、仿古做旧工艺、镶嵌工艺及彩色喷绘技术。正面图案中,一只恐龙的骨架袒露在粗粝而富有质感的地表上,一块陨石切片镶嵌在硬币的缺口中。陨石周围的地表呈现出经受高温灼烧后的颜色。画面右侧为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。画面并刊面额、国名及年号。






银币的背面图案展示了陨石从天而降,撞击地表前的瞬间场景。只见天空星光闪烁,火山冒着滚滚的浓烟,水面反射着火光,一只三角龙在岸边漫步,浑然不知巨大灾难的即将降临。它便是正面图案那只恐龙骨架的主人。沧海桑田,骨架成为化石。纪念币边缘刊材质与成色。



值得注意的是,这枚纪念币镶嵌的陨石碎片来自瑞典的muonionalusta铁陨石,它与6500万年前的那场灾难毫无联系,仅具有装饰作用。“muonionalusta”在芬兰语中的意思是“始于穆奥尼奥河”。这种陨石拥有4.56亿年的历史,大约在100万年前陨落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。纪念币上的陨石碎片所展示的纹路,即著名的“维斯台登结构”,又称“魏德曼花纹”,这种纹路经常出现在铁陨石经酸洗处理后的切面上。



c: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纽埃“陨石撞击时刻”银币.jpg

一块经过酸洗处理的muonionalusta陨石

表面展现了维斯台登结构

(图源:佳士得)



“天外来客”陨石由于自带神秘属性,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。陨石主要有两种类型:未分异型和分异型。绝大部分陨石都属于未分异型,即未经历过熔融分异作用。这种陨石普遍含有球粒状硅酸盐集合体,通常又称为球粒陨石。与之相反,经历过熔融分异作用的陨石被称为分异型陨石,而科学家根据陨石中硅酸盐与金属的相对含量,进而又划分出无球粒陨石(硅酸盐居多)、石铁陨石(硅酸盐与金属含量相近)及铁陨石(金属含量大于硅酸盐)三大类。但一般陨石爱好者将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统称为石陨石,与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区分开来。



还有一种火星陨石比较特殊。这是一种被小行星或彗星撞击而从火星抛射到太空,最终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。这类陨石通常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


c: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纽埃“陨石撞击时刻”银币.jpg

撒哈拉沙漠发现的火星陨石

编号nwa 8656,重达254.2克

(图源:佳士得)



画面中出现的三角龙,则是生存于白垩纪晚期马斯特里赫特阶的“明星恐龙”。三角龙是植食性恐龙,但却拥有巨大的头盾和三根角状物——不难推测,这是为了对抗肉食性恐龙而产生的防御武器。三角龙和暴龙生活在同一个地质年代,因此,在电影、纪录片或游戏中,我们经常能看到三角龙与暴龙激烈战斗的场面,当然,这种打斗场面仅限于想象,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支持。



c: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triceratops_tyrannosaurus.jpg

艺术家想象的三角龙与暴龙打斗场面

(图源:wikimedia commons)



至于为什么选择三角龙而非暴龙作为纪念币上的代表性动物,其实也很好理解,因为陨石碎片占据了太大的画面空间,而暴龙是直立行走的恐龙,放在画面中会影响整个画面的平衡。也许还有读者担忧镶嵌在纪念币上的陨石碎片会不会掉落,这个就不得而知,交由时间检验了。

*
*